河南一村庄引来16位博士建研究院网友:敬佩!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河南一村庄引来16位博士建研究院,网友:敬佩!
河南一村庄引来16位博士建研究院。
这两天,这样一则新闻在网上引发不小关注。
据河南媒体「大参考」消息,这16位博士放弃北上广研究所、高校工作,甚至打掉铁饭碗,在巩义胡坡村扎根建研究院。
目前,研究团队不仅吸纳了16位博士,还有硕士百余人,且据消息称,该团队研究制作的复合材料目前在热管理和轻量化领域已经成为全国的领头羊。
看完上述信息,不少网友在评论区为他们的精神点赞。
所以,这16位博士回乡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在小村里如何搞出领头羊水平的成果?
主搞新型复合材料,研发冬奥会火炬耐高温材料
这个博士团队的带头人为姚栋嘉,曾服役于火箭军,河南巩义人。
公开资料显示,姚栋嘉为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博士,主要从事C/C复合材料、C/SiC复合材料和SiC/SiC复合材料研究。
他们创立的「研究院」,名为河南泛锐复合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泛锐研究院),于2014年10月成立,主营业务为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 图右二 为姚栋嘉 图源:大象新闻
据大象新闻消息,2015年底,姚栋嘉及创业伙伴们选定了老家巩义的胡坡村,租下一个破仓库,办公吃睡都在里面,开启了入村创业之路。
之所以选中此处,一方面源于巩义主导产业之一正是新材料,产业基础让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场地,当地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可用。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实力不俗。根据2022赛迪百强县榜单,巩义排在全国45位,河南头部。背靠当地经济基础,巩义提供了他们免费人才公寓及担保贷款,为姚栋嘉团队解决不少燃眉之急。
发展到今天,该团队已有员工超过600人,除16位博士,还有上百人硕士,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近50%。
团队所研发材料主要集中在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碳陶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三大类的研发应用,其产品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所申请专利超200项并多次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及攻关重点项目。
商业方面,团队作为供应商,对接客户包括了一批“中”字头航空航天、船舶领域央企和头部民营科技公司。
其对外资料还显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核心部位耐高温材料也由姚栋嘉团队研发。
此次冬奥由于火炬选择了环保的氢燃料,燃烧温度更高(达800℃),面对上述问题,他们在一个月时间内研发出一款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解决了高温耐火、水下点火、极寒天气点火、重复使用的问题,保证2700件产品的提前交付。
关于进一步发展,团队另一合伙人牛利伟年初曾对外表示,公司目标在2024年冲刺科创板IPO。
看完这16位博士们的事迹,有网友首先调侃道:
奈何自己学历还没到这个高度,只能进城打工。(手动狗头)
而在知乎网友@Kandapang等看来,这些博士们确实做了一个理性的选择。
因为“搞材料的确实没必要在一线城市死磕”,作为初创企业,回乡也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当然,该网友也表示,博士们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上团队都是本地人,他们之间的沟通也更加方便。
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作为个例是个不错的结果。
同时有人指出,人才抱团也是该个例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为相比人才找平台,他们自己给自己创造了平台和机会。
因此也就有很多人表示:希望多一点这种企业,大家就不用全跑去外地打工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网友@wood也分享了他关于创业的一个观点:
他认为,如今商业模式下的各种大小赛道很容易被互联网大厂所覆盖,研发型创企反倒可能成为新的突破口。
其实,要说16位博士的事迹为个例,也不完全是。
同样是在河南,也有9位这样的博士,他们曾经是发小或同学,工作了许多年后也都放弃了公务员、企业高管、大学教授等身份(在UCLA半导体物理学博士朱明甫的带领下),一起回到了家乡鹤壁,做起了智能灯具相关产品的实体创业。
人社部一篇文章显示,现在,他们创办的公司国立光电,主营业务年销售额超1亿元,产品还走出了国门,销往美国、印尼等国家。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