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生精进"的10项原则

遭遇灾难、陷入困境、结果不如人意,如果人格没有得到相当程度的磨炼,我们往往会口出怨言:“为什么偏偏让我遭此不幸?”
另一方面,好运连连,什么事都称心如意,这时候应该能说感谢了吧?但这也往往做不到。撞好运、遇好事,那是我应得的,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的人还不满意,认为“还不够,还要更多”。贪得无厌,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
经过长期宗教或精神修行的人,或许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感谢一切的习惯。但是,我们这些未经修行的人,必须强迫自己心怀感谢,做到这种程度。
这虽然是一个很单纯的人生秘诀,但没有任何人来教我们。学校不会传授给学生,父母恐怕也教不了孩子。因为头脑里知道这种生活态度的重要性、能在人生中真正加以贯彻的人,确实凤毛麟角。
事情进展稍微顺利,加上周围人的吹捧,内心就会动摇,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到处乱飞,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傲慢,对别人也会采取蛮横无礼的态度。让人生误入歧途的元凶,并不一定是失败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赞美。
靠我的才能创建了公司,创造利润也是凭了我的才干,因此就是拿现在几倍的年薪也无可厚非吧。我心中冒出这样的念头。
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变得傲慢的那颗心。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诫勉。
因此,这种才能不可以只为自己所用,而应该为世人、为社会所用。我开始这样思考。
为什么说能力、才华不能只归自己所有呢?
不限于人类,假设拿走一切生物之所以成为生物的属性——肉体、精神、意识、知觉等,剩下的只有“被称为‘存在’的东西”。
以这个“存在”为核心,形成了所有的生命。它有时呈现为花的形式,有时扮演人的角色。
就是说,“存在之核”以外的东西,比如肉体和心灵、思考和感情,或是金钱、地位和名誉,乃至才能等,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借来之物,都是被赐予的附属品。
这么思考的话,“这是我的东西”“那个成功是我的功劳”这类想法,就变得毫无根据,那些我们认定是自己的东西,不过是现世一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其真实的所有者,我们根本不得而知。
在生活和工作中抱这样的想法,骄傲自大就会在心中消失,内心就会充满感谢和谦虚。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虽然头脑并不聪明,也说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不懈努力,蕞终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
另一方面,才华出众的人制定了缜密的计划,却不能顺利推进。
因为不管多好的计划,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
那么,净化心灵、美化心灵蕞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埋头工作获得的收获不止于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
而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
可以说,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