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直接联系葛老师 提供专业的选址服务

  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龙头,宜昌、荆门、十堰、天门、黄石、仙桃、黄冈、鄂州、恩施9个区域性生物产业园为支撑的“1+9”联动发展格局。各区域产业园区发展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形成了各具特色、合作协同、产业错位、蓬勃发展的“湖北模式”,区域集聚和产业转移机制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本篇文章我们将重点比较武汉、宜昌、荆门3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从区域产业分布看,截止到2023年2月底,生物医药企业武汉为1777家,宜昌为135家,荆门为98家。

  从企业资质分布看,截止2023年2月底,生物医药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为235家,宜昌为24家,荆门为12家;瞪羚企业武汉为78家,宜昌0家,荆门为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武汉为82家,宜昌为8家,荆门为5家;******冠军企业武汉为13家,宜昌为8家,荆门为2家。

  从研发能力看,截止到2023年2月底,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数量方面,武汉为7037个,宜昌为533个,荆门为121个;新药上市数量方面,武汉为4个,宜昌为4个,荆门0个;国产医疗器械上市数量方面,武汉为1164个,宜昌为90个,荆门为34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数量方面,武汉为76个,宜昌为84个,荆门为3个。

  从主营业务分布看,截止到2023年2月底,化药生产研发企业,武汉为62个,宜昌为16个,荆门为7个;中药生产研发企业,武汉为27个,宜昌为2个,荆门为4个;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武汉为22个,宜昌、荆门为0;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武汉为668个,宜昌为45个,荆门为47个。

  武汉东湖高新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集群特色明显,生物医药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拥有33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已形成覆盖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中试生产、检验检测、临床应用等全链条创新支撑体系。历经15年发展,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集中了400多个在研1类新药管线类新药进入临床;已聚集人福集团、国控湖北、远大医药、药明康德、武汉辉瑞、美纳里尼、CSL杰特贝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禾元生物、友芝友生物、中美华世通、纽福斯、滨会生物、波睿达、睿健医药、朗来科技、益承生物等一批创新药企。

  江夏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依托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国药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湖北江夏实验室等科技人才支撑,充分利用毗邻光谷生物城的区位优势,按照“一园三区、产城融合、药械联合、医养结合”的产业定位,打造主题鲜明、协同定位、功能清晰的产业集聚区。现园区已落户国药光谷南大健康科技城、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科投大健康研发生产中心、中南高科江夏生命科学城四大园区,并有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亨迪药业、宁波三生、波睿达生物等70余家生物医药、生物检测等方面的企业相继落户,规划到2030年打造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医疗美容、医药流通、生物农业、健康服务于一体的1000亿级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发展,宜昌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以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为主导,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生物制品及衍生品为辅的医药产业体系。作为宜昌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构筑了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基础,逐步形成了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医药产业集聚区。以宜昌人福药业、安琪酵母、东阳光药业、宜昌股份、华强科技、三峡制药等一批重点企业为支撑,宜昌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现已集聚生物医药领域企业250余家,培育了*********系列麻醉镇痛药、酵母、药用级缬氨酸、异亮氨酸等一批优势生物医药品种,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达470余亿元,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近年来,荆门高新区依托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两大平台,以产业化、集聚化为导向,重点关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用耗材、诊断试剂四大板块,引进了一批国内医药龙头企业,落地建设了一批医药大项目,其中国内zui大的医用敷料制造商奥美医疗投资10亿元的荆门基地已投产;润都高端原料药生产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汉瑞药业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已取得关键性进展。截至目前,高新区已集聚了百科亨迪、康沁药业、梦阳药业、得正医药等生物医药企业30余家。其中亨迪药业是亚洲diyi、世界第二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厂家,年产能6000吨,市场占有率居全国榜首;帅邦科技是国家疾控中心免费发放艾滋病药物的中间体泰诺福韦weiyi供应商,年产能120吨。

扫一扫直接联系葛老师 提供专业的选址服务
评论关闭

分享到:

中南高科厂房出售代建定造平台

我的微信号:13391219793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生产要上楼产业争上游:探析苏州吴江盛泽镇试点“工业上楼”的实践